大陵穴治疗腕部疾病的要穴
大陵又名鬼心﹑手心主,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是心包经脉气所注,其经气的重要输出之地,又是心包经原气通过三焦布散于体表的部位,心包代心受邪,故有调整心﹑心包的功能,通达三焦原气作用。本穴在五行中属“土”穴,属孙真人十三鬼穴之一。穴名中的“大”,与小相对,大也;“陵”,丘陵、土堆也。因其位于掌根中间,而掌根部隆伏较大,状如陵丘,故名大陵。
1 定位
仰掌,本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即屈腕时可见。《灵枢·本输》:“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针灸甲乙经》:“在掌后两筋间陷者中”、《千金要方》:“掌后第一横纹后两筋间”。
2 解剖
穴过皮肤后在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下有拇长屈肌和指深屈肌腱;有腕掌侧动脉网、静脉网;该穴有前臂内侧皮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深层为正中神经本干分布。
3 主治疾病
大陵穴
心悸﹑心痛﹑胸胁满痛;胃痛﹑呕吐﹑口臭;喜笑悲恐﹑癫狂癫痫等精神疾病;以及局部病症,如臂﹑手挛痛等。古代文献中:《针灸甲乙经》言:两手挛不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瘛偏小,筋急,大陵主之。《针灸资生经》大陵主目赤,小便如血。大陵主手挛不伸。大陵治喉痹,口干,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针灸聚英》:主热病不出,手心热,肘臂挛痛,腋肿,善笑不休,烦心,心悬若饥,心痛掌热。喜悲泣惊恐,目赤目黄,小便如血,呕啘无度,狂言不乐,喉痹口干,身热头痛,短气,胸胁痛,疥癣等。
4 常用配穴
大陵穴配外关、支沟治腹痛、便秘;配水沟、间使、心腧、丰隆治癫、狂、痫、惊悸。古今文献中,《针灸资生经》:心腧、膻中、通谷、巨阙、太仓、神府、郄门、曲泽、大陵主心痛。《针灸聚英》:大陵﹑间使治疗心痛﹑惊恐等。《杨敬斋针灸全书——下卷》:心腧、内关、通里、大陵、中冲、膻中、上管、鸠尾治心气疾病。《针灸甲乙经》:耳鸣用百会及颔厌、颅息﹑天窗﹑大陵﹑偏历﹑前谷﹑后溪皆主之。《吕景山对穴》:中脘﹑大陵;大陵﹑内关,强心止痛。心痛善悲,厥逆,悬心如饥之状,心澹澹而惊恐,大陵及间使主之。
5 疾病例举
5.1 手腕扭伤
手腕关节扭伤后首先伤到的是韧带,韧带受到拉伤后就会松驰,韧带第一次扭伤拉伤,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很容易造成二次扭伤,二次扭伤再不进行治疗,就会出现3次扭伤,3次以上扭伤医学上称为习惯性扭伤。腕关节扭伤与疼痛常见用蜂针治疗。蜂针有较好的止痛、消炎、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对扭伤的治疗无论是前期与后期都有一定的效果。
5.2 腕管综合征
腕管,在腕部大陵穴的远心端部位,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骨纤维管道。腕骨构成腕管的桡、尺侧及背侧壁,后者构成掌侧壁。腕管顶部是横跨于尺侧的钩骨、三角骨和桡侧的舟骨、大多角骨之间的屈肌支持带。正中神经和屈肌腱由腕管内通过(有屈拇长肌腱,有4条屈指浅肌腱,4条屈指深肌腱)。
腕管综合征又被称为鼠标手,好发于30~50岁年龄,女性为男性的5倍,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指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即大拇指侧缘的3个半指)在腕管内长期受到压迫所引正中神经感觉异常和/或麻木等症候群的病症。腕部,手掌面,拇指,食指,中指,产生刺痛或呈烧灼样痛,白天劳动后夜间加剧,甚至睡眠中痛醒;局部性疼痛常放射到肘部及肩部,拇指外展肌力差,偶伴有手部动作不灵活,无力等,出现提物时突然失手。用力压迫或叩击腕掌部的腕横韧带,背伸腕关节时疼痛加重。病程长者,可有大鱼际肌萎缩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拇指和食指发绀,指尖坏死或萎缩性溃疡,检查时叩击腕部掌侧正中,造成正中神经支配区的麻木,疼痛,部分病人手腕关节极度屈曲60 s后手指感觉异常加重,利用血压计在上臂加压至远端肢体静脉扩张可诱发症状出现。
无论是腕管内的内容物增加,还是腕管容积减小,都可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最常见的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原因,是特发性腕管内腱周滑膜增生和纤维化,其发生的机理尚不明了。有时也可见到其他一些少见病因,如屈肌肌腹过低,类风湿等滑膜炎症,创伤或退行性变导致腕管内骨性结构异常卡压神经,腕管内软组织肿物如腱鞘囊肿等,这都是该病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