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闻速知:污染物流向青藏高原、新型发光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
知力君每周将精选
青少年及公众最需要知道的
热点科技事件
一起来领略科技的力量吧
中国成功发射高分十一号02星
北京时间9月7日13时57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一号02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高分十一号02星是一颗光学遥感卫星,地面像元分辨率最高可达亚米级,主要用于国土普查、城市规划、土地确权、路网设计、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领域,可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信息保障。
这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45次飞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
北极海冰减少导致污染物
向青藏高原传输
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丛志远研究员课题组与合作者研究发现,北极海冰减少将加剧气溶胶等污染物向青藏高原输送。目前,青藏高原变暖速率是过去30年的2倍多,从全球联动角度减少人为排放是控制该地区环境风险的唯一途径。这一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学术期刊《自然—气候变化》。
科学家们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气溶胶和气象长期观测数据、北极海冰数据、欧洲气象中心再分析资料等,得出这一结论。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北极海冰融化加剧,影响大气环流,使得大气扩散条件减弱,进而增加青藏高原气溶胶积累,加速青藏高原冰川融化等。目前,青藏高原仍保持整体洁净,如果外来扰动持续增加,将加剧一系列环境风险。”该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万欣博士说。
据介绍,受大气环流影响,青藏高原周边南亚、中亚排放的气溶胶等大气污染物跨境传输至青藏高原并对其气候环境产生影响。但目前对该区域污染物跨境传输的具体特征和相关机制仍缺乏深刻认识,而这一研究为理解青藏高原污染物跨境传输提供了新视角。
——光明日报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发光真菌
发光生物是自然界的奇妙创造,动物、植物、真菌和细菌界均有一些发光的种类。海洋中发光水母已为人们所熟知,且水母发光蛋白原理已见科学报道。全球已知有97种生物发光真菌类群。发光真菌依靠荧光素酶而发光,当萤光素在有氧的情况下被萤光素酶催化而发生反应时,会从其子实体或菌丝发出光。由于在医学、农业与生态环境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生物发光真菌受到关注。真菌发光特性是生态适应的体现,主要是吸引昆虫、保护自己免受食肉动物的侵害,在孢子散布机制方面比其他真菌更具优势。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木本资源发掘与农林复合系统构建团队许建初研究组自2018年联合印度科学家,在印度东北部开展多次联合考察,考察队在印度东北部梅加拉亚邦竹林中的枯死竹茎上发现一种发光真菌,在GenBank数据库中对新型真菌的序列进行标准BLAST搜索,对nrITS和nrLSU区域的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该生物发光真菌属于Roridomyces属,是科学上的新物种,也是Roridomyces属在印度的首次报道。
新型发光真菌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美科学家发现5.5亿年前海底“树叶”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在我国湖北三峡地区的石板滩生物群中,发现4种形似树叶的远古生物。与真正长在树枝上的叶子不同,这些“树叶”实际上是形态奇特的早期动物,它们生活在远古海洋底部。
参与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员庞科介绍,此次新发现的这4种古生物,生活在约5.5亿年前的海底,现在已经完全灭绝。形态上看,这4种古生物大体相似,体长都在10厘米左右,长得很像树叶叶片。
独特的是,这些远古“树叶”底端长着圆形吸盘。它们靠吸盘吸附在海底,“树叶”的“茎干”和“叶片”部分,则直立在海水中。平时,这些海底“树叶”随海水摇曳。研究人员推测,它们在摇摆的过程中吸收海水中的有机物小颗粒为生。
“在5.5亿年前,这些海底‘树叶’是一大类数量特别众多、分布十分广泛的生物。但是直到今天,人们对它们的生物属性仍然所知不多。它们的生存年代,比著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还早。解开这些远古海底‘树叶’的谜团,可能会为人类探索早期生命演化提供重要线索。”庞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