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他们年轻的肩膀闪闪发亮
\t????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坐落着一座高原边境小镇——岗巴。岗巴,藏语意为“雪山下的美丽村庄”。然而这里平均海拔高达4700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植被稀疏,70?高原丘陵,每年8级以上大风的天气有200多天,年均气温在1°C左右,最低气温达-40°C。
\t????自古以来,有国必有边,有边必有防,有防必有兵。就是在这样环境恶劣的地方,静静地坐落着一座边境哨所——塔克逊哨所。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这里,切身感受到边防战士在“生命禁区”写下的铮铮宣言。
\t????塔克逊哨所
\t????塔克逊哨所驻扎在海拔4900米的塔克逊主峰上,“天上无飞鸟,地上无杂草,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是这里的真实写照。我来到塔克逊边防连已是中午,紫外线格外强烈,可寒风却丝毫没有减弱,感觉随时能将人吹倒。
\t????哨所位于距离塔克逊边防连2公里处的高山顶上,连队驻地海拔近4800米,从4800米到4900米,只相差100米,我却足足走了将近1个小时,每走一步,都感到呼吸困难、身体发麻、头晕目眩,两只腿像灌了铅一样“举步维艰”。
\t????当双脚踏上山顶的那一刻,视野立刻开阔起来。放眼望去,湛蓝的天空、纯白的雪山和黄色的丘陵在不远处的天地一线连为一体。塔克逊哨所伫立在山顶的风口上,哨所顶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目及之处了无人烟,将哨所突显得更加高峻,哨所旁的“塔克逊主峰”石碑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t????哨所观测点
\t????哨所共有4层,登上哨所,能够清晰地看到对面的雪山,祖国的边境线近在眼前。一瞬间,我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力量,那是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t????执勤战士告诉我,他们每周都需要沿着28公里的边境线巡逻5次以上。在高寒地区,手脚经常会冻得失去知觉,官兵们却依然执着向前。尤其在10月之后,气温会骤降到-40℃左右,每次巡逻回来,身上都结满了霜,连哈出的气都能冻成冰雾,鼻涕也结成了冰柱,需要烤暖好久才能恢复过来。
\t????“我们觉得值得,不是谁都有机会为祖国守边防的。”执勤战士说得十分轻松,“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嘛!”说罢,他嘿嘿一笑,露出了一排不太整齐的牙齿。他们是如此单纯,一时间我的眼睛竟有些酸涩。
\t????塔克逊哨所远景
\t????在这里,不需要说什么,只要站一次岗,巡一次逻,走一次边境线,什么不适应、不理解,全都不存在了。
\t????在连队的个人体会墙上,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因为我们还很年轻,所以失去的还会长出来,而新的部分将闪闪发亮。那些波澜不惊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你看到坚持的意义。”这是一名00后新兵从岗哨回来后的感悟。
\t????塔克逊边防连门口外景
\t????几十年来,代代塔克逊边防连的官兵不断继承和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守土不失寸土”的精神,创造并实践了“没有牺牲不得的己利,没有忍耐不住的寂苦,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的岗巴精神,在喜马拉雅山脉构筑了一道道坚固的钢铁屏障,他们是和平时期真正的英雄。
\t????站在连队门口,望着不远处山上战士们用石头拼成的中国地图,我对这群边防战士心生崇敬和敬佩。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历史的书写者,而他们的历史,由于职业所系,得以与这个国家、民族的重要历史时刻有了某种交集,让其中一段记忆变得厚重。
\t????戍边石碑与中国地图
\t????回来的路上,我久久不能平静,更意识到“和平”二字的可贵。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用年轻稚嫩的肩膀,筑起了一道道厚重的祖国边防线,守护着祖国安定和万家安宁,他们很平凡,却又如此耀眼。
\t????扎根雪域高原无怨无悔,甘愿将青春甚至生命奉献给祖国,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军队未来的样子。临走时,我抄下了一首战士们黑板报上的诗——
\t????“要把所有的夜归还给星河,把所有的春光归还给稀稀篱落,把所有的慵懒沉迷与不前,归还给过去的我。明日之我,胸中有丘壑,立马振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