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主页 > 综合新闻 >

【新春走基层】高原村庄美如画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高原村庄美如画

环境卫生整治。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走进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三角城镇三联村,蜿蜒入户的道路干净整洁,房屋鳞次栉比。村民冯登山高兴地说:“人居环境整治后,还用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厕所。村庄美如一幅画,大家心气十足,都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

今年是实行农村环境整治行动的第三年,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扎实推进垃圾污水治理、改厕和厕所粪污治理、村容村貌,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们将村子划分成了5个片区,并设有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责任人和监督人。”介绍起村子环境卫生整治情况,三联村党支部书记冯登海条理清晰思路明确,村道沟渠的垃圾有党员和保洁员定期清理。三年来,保持干净的卫生环境,已成为三联人的好习惯。

以往村里的家庭环境卫生,评比的是“最整洁家庭”,这两年三联村却评的是“最不干净家庭”。“如果抽查出谁家卫生最差,我们会带着最差的家庭去最优秀的家庭参观,通过这种激励的方式,促使大家做出改变。”冯登海笑着说,自从开始评“最不干净家庭”后村里人家一个比一个干净。

海晏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副局长松龙年说:“去年以来,通过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海晏县重点实施了户用卫生厕所改造、改厨、私搭、乱建老旧房屋及残垣断壁拆除、院墙整治改造工程。”不少家庭通过自筹加国家补助的方式,装上了暖廊、电炕,房屋贴上了保温层,居住条件得到很大改善。

旱厕改成了水厕,冯登山就是受益者。他说,以前的旱厕臭味刺鼻,尤其是下雨天,进进出出踩了一地泥水。现在,原本的旱厕变成了抽水马桶,通过污水管道,汇入海晏县污水处理厂。老冯直呼,装了马桶后,农村和城里没区别。

“没了旱厕,没粪水浇地咋办?”旱厕改水厕,三联村不少村民直犯嘀咕,面对大家的迟疑,冯登海和三角城镇工作人员,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实行垃圾分类。

去年11月份,三联村开始实行垃圾分类,能回收的村民自己回收利用,厨余垃圾用来当地里的肥料,这样一来既解决了村民的需求,又缓解了垃圾场的承载压力。

村里的环境干净又舒适,有更多人愿意来了。“天气一热,去青海湖的游客,不少人会选择留在村里吃饭。”53岁的年红顺两口子原本在县城打零工,三年前,两人回村开办了农家乐,他说:“半年挣了8万多元,以往一年只能挣个8000多元。”

站墙根的人没有了,闲逛的懒汉不见了,堆在村道上的垃圾没了……农村旧貌换新貌,让群众收获满满。

“只是农村才有这样喜人的变化。”说走就走,松龙年带记者去了青海湖乡达玉五谷村。达玉五谷村有4名保洁员,在本村30多名年轻党员的引领下,村“两委”发动群众力量,共建美丽家园。

“2019年我们在村里投放了垃圾箱,刚开始大家还挺不适应,摆放位置也不对,风一吹垃圾吹得满天飞。”达玉五谷村党支部书记才太加和大家分享起了这些年,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的经验,后来村“两委”把垃圾箱按划分的片区安放,垃圾箱满后及时通知垃圾中转站来处理,这一情况才有所改变。

“牧民的环保意识普遍很强。”常年在牧区工作,松龙年对此感受很深。他见过不少牧民,自己拿着编织袋,白天去放牧,晚上从山里出来,背上背着一袋子垃圾。还有牧民看见路边有垃圾,会立马下车将这些垃圾捡起来。

灰白色的硬化路,将草原上零散的牧家,连接在了一起。来到83岁的吉保家,老人家和孙女,在新加盖的暖廊里晒太阳。“有了电热炕之后,我爷爷奶奶再也不用清早去烧炕。”14岁的多日杰措说。

村里为了美观,才太加还带领大家种了不少树苗,为了防止牛羊啃食,这些树苗都用围栏围了起来。多日杰措家边上的几户牧民,去另一个村参加婚宴了,从窗户里望去,每一家的东西都摆放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丝杂乱。

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完善了农牧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让农牧区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让农牧民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丁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