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气象
    主页 > 期刊导读 >

试论命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关于命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在《难经·三十六难》和《难经·八难》提出命门位置在右肾,产生先天元气,命门先天元气是五脏六腑之本。由此开创了以元气学说为中心的整体生命观,成为后世医家探讨生命本源的真正导源。

然而《难经》对命门位置和功能的叙述过于笼统简约,引发了后世医家的争论。尤其在命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上,或将命门与肾脏混淆,或将命门凌驾于五脏六腑之上,纷争颇多。今从命门元气的来源及其作用着手,在元阴元阳层面上探讨生命历程中命门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1 命门对五脏六腑的影响

命门通过产生先天元气,化生和调控五脏六腑。因此,亲代命门和子代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是先天与后天、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

1.1 命门产生先天元气 命门位置在右肾,藏精气而主生殖,产生原气(先天元气)。《难经·三十六难》曰:“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李东垣《兰室秘藏·小儿门·斑疹论》记载:“夫胞者,一名赤宫,一名丹田,一名命门,主男子藏精施化,妇人系胞有孕,俱为生化之源。” 张景岳认定命门是肾旁精室,主藏肾精,《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曰:“肾有精室,是曰命门。”

首先,命门产生先天元气。父母的生殖之精相遇在母体命门,相搏形成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化为先天元气,所以先天元气就是命门元气。孙一奎《医旨绪余·命门图说》曰:“夫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男女未判,而先生此二肾,如豆子果实,出土时两瓣分开,而中间所生之根蒂,内含一点真气,以为生生不息之机,命曰动气,又曰原气。”

其次,先天元气在母体命门精室分化为元阴、元阳。《景岳全书·传忠录上·阴阳篇》曰:“至若先天无形之阴阳,则阳曰元阳,阴曰元阴。”在生命之初,元阳聚合元阴形成胚胎,之后元阴元阳分属于五脏六腑,通过三焦分布到全身,对五脏六腑起濡养、推动作用。命门位置仍在父母精室,但命门产生的命门元气却广泛分布到子代个体全身,主宰子代的五脏六腑。

1.2 命门元气化生五脏六腑的形质 生命之初,来自父母的命门元气发育成子代新个体。因此,命门元气是五脏六腑发育的起点。张景岳《类经·十七卷·疾病类·胎孕》强调曰:“夫禀赋为胎元之本,精气之受于父母者是也。”

命门元气化生五脏六腑形质的前提是命门先天元气分化为元阴和元阳。命门元阴是来自父母生殖之精的胚胎发育原始物质,形成脏腑形质。命门元阳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类经附翼·求正录·大宝论》概括之:“发生吾身者,即真阳之气也。形以精成,而精生于气,所以成立吾身者,即真阴之精也。”

在先天元气化生人体胚胎过程中,首先,元阳聚合元阴形成胚胎。赵献可《医贯·内经十二官论》强调元阳的主导作用:“人生男女交媾之时,先有火会,而后精聚,故曰火在水之先,人生先生命门火。”其次,胚胎在母体胞宫内孕育期间得母体气血滋养,脏腑肢体相继形成,神气依次具备,逐渐长成后天有形的气血、脏腑、经络,发育成胎儿。《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有云:“男女合,此二气焦聚,然后成形,成形俱属后天矣。”因此,父母生殖之精的强壮,是保障子代个体脏腑形质健康的先天物质基础。先天之精不足或母体失养,可导致子代个体脏腑形质的化生异常。

1.3 命门元气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 清·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元气存亡论》提出“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五脏内含元阴元阳。因为胚胎形成之后,命门元阴和元阳分属于五脏六腑,寄寓于脏腑组织结构而成为脏腑阴阳的基础,在后续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对五脏六腑十二官起着滋润和推动作用。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忠录·命门余义》总结:“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

命门元阳属火,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对五脏六腑十二官起着温煦、推动和气化作用。赵献可重视命门元阳作用,认为元阳是主宰十二官的真君真主,《医贯·内经十二官论》指出:“命门为十二经之主,肾无此则无以作强,而伎巧不出矣;膀胱无此则三焦之气不化,而水道不行矣;脾胃无此则不能蒸腐水谷,而五味不出矣;肝胆无此则将军无决断,而谋虑不出矣;大小肠无此则变化不行,而二便闭矣;心无此则神明昏,而万事不能应矣。”